逢甲大學鏈結德國Fraunhofer IST 聯合設立電漿科技研究中心
德國Fraunhofer協會為全球工業技術的領導者,逢甲大學為能協助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國際產學合作並與其密切合作發展。
Fraunhofer協會下設之表面工程與薄膜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Thin Films, Fraunhofer IST)致力於表面處理和改質、鍍膜製程和應用、薄膜特性和表面分析領域的技術開發與應用,逢甲大學在2018年5月與其簽署完成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就電漿工程領域進行設立聯合實驗室目標邁進,並支持雙方研究人員交流與推動雙邊合作。
今日Fraunhofer IST與逢甲大學聯合「電漿科技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Plasma, IOP)」正式揭牌。揭牌儀式上,逢甲大學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鄭國彬主任、大永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堯光總經理及Fraunhofer IST高能離化電漿與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Highly Ionized Plasmas and PECVD)部門主任Ralf Bandorf博士也以合作夥伴的關係共同出席,席間逢甲大學理學院吳志超院長、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河合良信教授、台灣鍍膜科技協會李志偉理事長等眾多產官學先進亦蒞臨參與。
電漿科技研究中心主持人何主亮主任,同時也是逢甲大學副產學合作長兼任逢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營運長,於揭牌儀式上表示現今國際上新興鍍膜技術發展已由實驗室逐步走向產業,目前台灣學界在此些技術的實用化研究正才方興未艾,產業界則仍處於觀望與嘗試的階段,而國內對於新興鍍膜技術及設備與國外相較仍有落差,因此中心未來將以拓展新興技術於產業為目標,期能協助國內電漿薄膜技術發展,並輔導產業轉型升級,以讓更多樣化的電漿薄膜製程設備能在台灣落地深耕。
何主亮主任多年來深耕於電漿薄膜技術領域,近來著重於新興鍍膜技術-高功率脈衝磁控濺鍍(High power impulse magnetron sputtering, HIPIMS)之發展,並聚焦開發機能性薄膜(Functional coating)於光電磁、半導體、微機電、軟性、可撓、可伸縮、生醫感測、高端生物技術及工業4.0等之應用。